个性测评
能力+潜力双维测评
领导力DNA
领导力启程
领导力精要
计划与组织
决策
达至最佳绩效
执行力
推动创新
目标选才
辅导
授权
打造高效团队
驱动变革
激励与保留人才
领导虚拟团队
培养人才
协作
影响力
解决冲突
添加企业微信
发展顾问1V1咨询
关注公众号
获取领导力专业洞察
• 改革浪潮下如何培养创新型领导干部
• 向下扎根与向上生长怎样铸就青年干部七大能力
• 「点·线·面·体」四步走通盘规划逐年落地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高度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使得创新与变革成为国有企业进化发展的主旋律,势必会对干部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而年轻干部的密度和强度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力气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这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任务」。
DDI进入中国20年来,服务过众多央国企,在年轻干部培养这一主题上积累了诸多洞察与创新积极的培养实践。要走好年轻干部培养这条路,首先就要认清当前年轻干部的能力现状,以及在选拔和培养上存在的误区。
· 干部年轻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揠苗」的同时未能助其成长
通过对DDI过往10年人才评鉴数据库中国企干部评鉴数据的匿名分析,我们发现:伴随干部年轻化建设的深入,更多年轻干部得到提拔。这些「机遇型」的年轻干部,多数是基层工作的带头人,虽然数量庞大,但应对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在「理事」和「带人」上充分做好准备的人不多。并且,数据还显示,能力兼备的「成熟型」年轻干部在过去五年比例骤降。
· 多数中基层干部「强执行、弱决策」,在适应未来变革的关键能力上未能做好准备
中基层干部在处事方面普遍更关注执行、弱于决策,更倾向于听从上级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任务执行,但主动打破常规、挑战现状、主动创新实践的动作较少。多数干部具备协同合作的意识,但真正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通过调查研究做出高质量决策的能力仍然还有提升空间。
· 基层干部人数众多,覆盖培训难度大,标准难统一,培训内容无法链接业务不同层次、专业、岗位的年轻干部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略有差别,并且能力标准较难统一。而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注重培训过程而忽略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造成培养工作流于形式。只有理论学习,缺乏落地实践。
青干选拔与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干部任用,以上的常见情况会导致选拔和培养成效不理想,而要提高成效,需要关注以下议题:
· 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明确优秀干部的标准和要求,并将能力要求具体到关键行为
优秀干部标准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先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后疫情时代又明确了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改革攻坚能力、抓落实能力」七大能力。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必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国有企业要在最新政策的指导下,结合企业战略、文化重点、岗位天职,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层级干部的能力标准,将具体的政策能力要求转化为可评估、可观察、可培养、可展现的关键行为点,让选拔评估的过程更客观,让年轻干部的能力提升更有抓手。
· 年轻干部的选拔: 善用科学工具,高效盘点,精准识才
未来不确定的商业环境需要更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不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只要有能力、有潜力,都可以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选拔和培养,不应受到工作年限的限制。国企年轻干部的选拔,要在传统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合理的能力及潜力的测评工具,高效盘点,精准识才。
· 年轻干部的培养: 差异化培养模式,分层分类,聚焦短板,训战结合
针对中高层核心关键岗位的年轻干部,培养内容上应以重点能力的「精细化」培养为原则,培养形式上应系统化设计学习旅程,分阶段、分主题,将课堂学习与在岗实践、个人能力提升、人才任用相结合;针对广大基层年轻干部,培养内容上以基础能力素养系统「扫盲式」学习为主,在培养形式上采用线上学习、线下翻转的培养模式,通过轻量化、主题式的培养模式,快速批量复制推广帮助基层干部掌握基础能力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通过在实践锻炼上花心思,弥补年轻干部缺乏「多岗位锻炼」的短板。
强化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起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切实为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DDI作为领导力评鉴与发展专家,力求通过本白皮书提炼、总结和分析过去十年国企干部的评鉴数据,精心筛选、沉淀标杆企业在干部选拔、培养、任用方面的管理智慧,为组织内部领导者与人才发展专业人士在干部年轻化建设方面提供更多借鉴。
DDI「 人才发展数据赋能启示录」重磅发布
洞悉60万管理者学习数据的数字化学习进阶秘籍